【南投‧鹿谷】小半天長源圳古道的兩堂課
既然名為古道,表示它有點歷史與年紀了,為什麼有這條「古」道的存在?當年又為什麼辛苦地開鑿圳溝,我好奇地打量四周,想搜尋些蛛絲馬跡。
一告示解說牌上面的記載揭開我的疑問:最早的小半天先民,於民朝永曆36年(西元1682年)自福建而來,隨著人口日漸聚集,本已取水不易之地,缺水情況日益嚴重,直到日據時代請命建構水渠,民國13完竣後才真正解決了民生飲用水和灌溉問題。
是啊,水,古今中外一直是人們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。古羅馬時期,搭建水道橋,從遙遠的山裡引進山泉水入城,居民不再爬山涉水、路途遙遠地來回數小時甚至一整天,只為汲取一桶水飲用;外島如澎湖鑿井取水;而距離水源地遙遠之處,挖圳溝引水入村,這些在在顯示水對人的重要性及先人的智慧與艱辛。
突然一小孩大聲尖叫:「這裡有魚蝦耶!」。我好奇前往探視,果然不僅有魚蝦,水質更是晶瑩剔透能見度極佳,底層的泥沙波紋清晰可見,宛如一幅抽象畫,水草隨波漂盪搖晃。我欣喜萬分,迫不及待地伸出雙手捧著一瓢水往臉上潑,「好涼好舒服啊!」頓時,剛剛的暑氣從身上煙消雲散。
一隻小狗隨著主人走累了想喝點水,奈何腿太短,喝不到圳溝裡的清水,鼻子一哼一哼地嗚鳴著,尾巴左右搖晃、四隻短腿來回踱步,那模樣暨可憐又可愛,惹得路過的路人哈哈笑。
步道時而彎曲,時而筆直,蟬聲、鳥語伴著潺潺流水聲,走在參天的孟宗綠竹林,鼻口聞到竹香芬多精,涼風拂面吹來,此刻的我聲歷其境,真是一大享受啊!
繼續往前走到彼端,是林爽文古戰場步道與長源圳步道的交會處,一路鬱鬱蒼蒼的孟宗竹林依然陪伴著,這裡是清乾隆時期林爽文事件發生的古戰場,當年他帶領農民自彰化起兵,最後於此戰役功敗垂成,現在步道旁設立一盤未完的象棋殘局以茲紀念。
自從自來水管引水工程完工後,這裡漸漸被人遺忘荒廢在竹林間,近來水保局以生態工法整治修建、恢復自然原貌。我慶幸生活在現代的我,沒有戰役、沒有缺水之苦,走在長源圳古道,我同時上了兩堂寶貴的生態課與歷史課。
南下、北上開車上國道3號,行至(244K)下竹山交流道→右轉台3線(約2.5公里 )→行至(230.5K)左轉151甲 線→循151線至廣興(9K)→轉(投55-1)→抵竹藝文化館→左轉(投55)即抵達。
~本文受邀刊載於於經濟部水利署e河川網站[河川文學]專刊,小米麻糬圖文撰寫~
經濟部水利署e河川網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